Monday, April 17, 2006

貓的春天

要看春天有沒有到,就可以去聽聽你家樓下貓叫的聲音。通常是“喵”,到了冬春交替的時間,便成了“嗷嗷”的叫聲。讓人一聽就明白——叫春了。

顯然貓兒們要比我們直接的多,因爲他們毫無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意圖。相比之下,我們對性的表達則顯得既隱諱又淫穢了。年長的人比年輕的人更委婉,東方人比西方人更委婉,女人比男人更委婉。但即使是那些西方的年輕小夥,也不會像你家樓下的貓一樣叫春。

很奇怪的是,對于最基本的三種生理需求,只有性受到所謂“道德”的壓抑。而由此又導致情色似皮下滲透一般的無處不在。不要說我歧視,但是有時候看到胖子就會覺得,他們一定在發育的時候壓抑或者被壓抑了不斷膨脹的欲望。佛羅伊德說,在幼兒的口腔期,經由吮吸、吞咽、咀爵等活動,人以獲得基本需欲的滿足。如果那時沒有充分被激發,那只有通過後天來實現。

由此聯想到SM情節。最近似乎非常流行,從網上的踩踏虐貓事件,到《斷臂山》中的隱喻。前幾天又學會了“生糞”一詞,懷疑這是一種返祖。不得不佩服他們,因爲據說性愛到達了一定程度才會開始接受並享受施虐與受虐的快感。

扯遠了,說回你家樓下那只貓。這兩天來了一只與他(她)同性的夥伴。兩人見面分外眼紅,經常撕扯在一起。人也會這麽做,只不過我們用的不是爪子,而是手段。形式不同,但目的都一樣。

在這個春天,我們和貓也差不了多少。

Saturday, April 08, 2006

廣場的申辯

此文爲吾勉之與本人共同創作。

時間:一個太陽照常升起的不眠日裏;
人物:一個確定是屬于人類,坐在電腦前;另外一個在很遠的網絡對面,種族尚未確定;
場景:一個書桌;一台屏幕閃動的電腦;

B.Russell:Good Night/Day!
Socrates: 我能肯定你只能對我說Good midnight!
B.Russell:也許......我感覺到了你憔悴的臉。
Socrates:爲伊消得人憔悴。
B.Russell:......
Socrates:不知道,我躺在美好的夢境裏。
B.Russell:你爲情所困了。
Socrates:依稀是的,不過是囚不是困。
B.Russell:不,是困,裏邊關的只是一根木頭。
Socrates:我們在忙什麽?
B.Russell:可能是在探求愛情的真理。
Socrates:會有麽?
B.Russell:會有的,只是還沒找到。你說我們該忙什麽?
Socrates:事業!
B.Russell:......我想哭。
Socrates:別哭,不要當一個戲子。
B.Russell:什麽是戲子?
Socrates: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著自己的淚的人。愛情的力量可以反作用于其他,比如說最重要的事業.
B.Russell:略微理解了,說說你的悲喜劇吧,幫我把經驗值升到三位數。
Socrates:快樂是一時的,痛苦是永恒的。刻骨銘心的戀愛總是令人傷感。如同叔本華所說的,人們一生追求快樂,只是因爲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
B.Russell:不,與你含眸相視的一刻勝過伫立等待的一生。
Socrates :那是誇張,我說的好像也是誇張。
B.Russell:我們是同一個人麽?
(兩個小人樣的圖像出現,兩只手抓在了一起)。
Socrates:但是你又禁不住誘惑要去嘗試一下,然後被狠狠地打擊一頓
B.Russell:有的時候明明是一條死路也被衝動驅使下去。
Socrates:剛開始會幻想,但願沒有盡頭。
B.Russell:然後呢?
Socrates:發覺我錯了。
Socrates:那都是不可能的。她還不是最適合你的那個人。
B.Russell:能夠發覺嗎?不是在最後disillusion的時刻才能發覺嗎?
Socrates:肯定有人曾經忠告過你,但是你不會去在意的。
B.Russell:en,所有的人都只是故事結尾後的哲學家,並且一定是事中的傻子和庸蟲。
Socrates:不過誰在戀愛中會是清醒的呢?
B.Russell:記得有關這個觀點的著名宣言嗎?
Socrates:不記得了......我是俗人,不清醒沒關系,開心就好,你的呢?
B.Russell:記不起放在哪兒了,一個編號爲Z的。
Socrates :你不是還有編號爲W,爲......的嗎,很難區分?
B.Russell:嗯。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Socrates :你在說什麽?
B.Russell:我看到了廣闊的土地袒露者結實的胸膛,那是土地在召喚他的兒女。
Socrates :我也看到了大地的成長,可我們在做什麽?
B.Russell :我們在探求愛情的真理。
Socrates :會有嗎 ?
B.Russell :會有的。
B.Russell :它如何反作用于其他的事業?
Socrates :當年牛頓若帶了個女朋友去了那花園,他不會拿那個砸了他頭的蘋果獻殷勤嗎? B.Russell :人性也會在其中淪落嗎? 不是有很多人會在其中崛起嗎?
Socrates :但是更多的人在其中沈淪了。
B.Russell :它怎樣導致沈淪的呢?
Socrates :有很多例子了......
B.Russell :For instance......
Socrates :你陪很多人的時間變成了陪一個人的時間,原來你腦子裏充滿的對于黑洞與世界秩序的構思變成了對一個雀巢的構架。
Socrates :最重要的,你失去了自我。
B.Russell :自我的迷失是無可挽回的,在失去自我的同時,也有人在嘗試著成爲自我。
Socrates :那已經不是原本的自我了。
B.Russell :我還在嗎?能找到嗎?
Socrates :只有單身的人才會沈思/思考。
B.Russell:根源應該是這樣的,根據愛情萬有引力定律:兩個人之間的吸引力跟彼此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是跟另一方的優點成正比;
Socrates :我不同意你的首先和其次。
B.Russell :所以,愛的前提就是一個人的優點會讓另一個人主動去模仿,在這一過程中,自我的喪失就不可避免了。
B.Russell :你的理由?
Socrates :吸引力的主體往往不是一個人的優點,吸引力有可能只是令一個人與衆不同的特點,有好有壞。
B.Russell:墜入愛河,即單向的吸引力已經大于受力者的“自我定力”,離心力産生了。
Socrates :優點可以延伸到很大的範圍,如相對論對于經典物理體系的推廣。
Socrates :還有,戀愛的時候不一定相愛,相愛的時候不一定愛著你的男/ 女朋友
B.Russell:那......愛誰?是不是戀愛在別處?
Socrates:還是在原地。只是,你往何處去?
B.Russell:相愛時心裏會一直反複向自己強調:我征服了一顆無比高貴的心。
Socrates:是自我達成的預言。
Socrates:或者叫“馬斯洛定理”
B.Russell:不是自我實現和社會肯定麽,大學校園裏的愛情大多數屬于後者。
Socrates:所以剛開始你並不是很喜歡她,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覺自己“愛”上她了 也就是這個道理。
Socrates:還有......沒陷入河流的人對河的了解最正確。
B.Russell:受過心的創傷?
Socrates:嗯。
Socrates:哪個人沒受過傷害?
B.Russell:戀愛裏邊,世界會出現蟲蛀理論的奇迹,是愛與恨的極致的二維世界。
Socrates:還有愛恨交織的第三種。
B.Russell:沒有中間的連接態與過渡態。呃,我們在做什麽?
Socrates:在探求愛情的真理。
B.Russell:會有嗎?
B.Russell:那我們繼續吧。我渴望能爲它建立一個嚴密的解析體系。
Socrates:做現代的笛卡爾,黎曼?
B.Russell:很難麽?我該怎麽辦?
Socrates:去睡覺吧。
B.Russell:?
Socrates:笛卡爾賴在床上時完成了對微積分的初步構思。
B.Russell:我也得趕快了。再見.
(經確定是人的關了電腦,在搜尋一個叫被窩的東西......)

(全局終)

Friday, April 07, 2006

電視新聞中的人稱軸線

在電視新聞的語境中,通常將拍攝者的視角分爲:

•第一人稱:敘述者
•第二人稱:觀衆
•第三人稱:被描寫者

因此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這些文本的撰寫者是站在什麽立場上觀察並記錄“事實”的。比如同樣面對一群罷工的醫生,我們可以跟隨他們的遊行路線前進,同樣也可以用全景去記錄他們的行爲。很顯然這時我們有了二選一的機會,來決定這個文本的基本立場以及將要蠱惑的受衆對象。政客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大衆與他們站在同一邊,方法也簡單的很:只要將拍攝的景別從近景和特寫轉變爲全景和遠景即可。受衆全然不知,而是逐漸被信息所鼓動:醫生們罷工了,我們看病怎麽辦。然而假設我們將鏡頭對准那些遊行的人,跟蹤他們的行動的前因後果,得出的將會是截然想法的結論。

這就牽涉到了一種話語的霸權,比如說央視。因此在不大量內耗的情況下,還是多希望境外媒體能夠以不同的視角去記錄同一個事件,雖然那些都可能是involved, biased, opinioned and prejudiced的。

Sunday, April 02, 2006

技術決定傳播形態

Web2.0的時代,是不是標志著新聞報道過程中,技術決定論的再度興起?麥克盧漢在考察傳媒內容傳播時,過分強調了,媒介技術在其過程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而在當今大衆傳播媒介中,是否也存在如此的現象,即以技術強勢來推動信息的傳播?

現今社會所有的新聞業務都依賴于計算機技術之上,從稿件的采訪、編寫,到後期制作、傳輸,全部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撐。而能夠熟練的操作這些技術,正是將來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之一。

Web2.0技術的興起,不能說是一場革命,卻使大衆更積極的參與了傳播行爲,由此産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數量。Google搜索技術使得用戶更容易獲得目標信息,而其根本是用計算機和數學算法來獲取、儲存、轉現信息。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種技術的成熟,信息內容還可能只停留在“生産”階段,卻無法爲大衆“消費”。能夠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也就不依賴于內容本身,而將是內容信息能否即時有效地到達受衆,這就需要高端技術的支持。

傳統媒體也正在積極利用新的傳播手段。這或許可以說明,“報紙將在信息時代消失”的預言未能成立的原因。

Saturday, April 01, 2006

Daniel Pan's Guestbook

Thank u for ur time sign up the guestbook. If u are willing to contact me, plz check my information below. Enjoy~

Email/Google Talk: Ang.Pan[at]gmail.com
MSN: bloodrush[at]msn.com